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3-11-30 09:52:15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。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1

一、引入新课,初读课文

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,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。默读课文,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写了哪些内容?

二、细读课文,品味语言

1、指名朗读第一段,想一想为什么说“居然”收获了:

⑴为帮助学生理解,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。

⑵请学生把“居然”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,使意思不变,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。

2、教师小结:

一片荒地,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,在不经意间,竟然长出花生!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。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,读出惊喜之情。

3、在母亲的提议下,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,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。各自默读2~15段,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?

4、学生发言后,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。

5、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,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,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。

(学生分组交流。)

6、全班交流,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:

⑴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,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?

⑵花生与苹果、石榴、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?

⑶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,理解其含义。

⑷练习背诵。

⑸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,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?反复朗读第10段,理解其含义。

⑹练习背诵。

7、“我说,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”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,哪些人是这样的。

三、总结课文,受到启迪

1、教师小结:

那晚天色不好,可父亲也来了,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: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,而又有实用价值。

2、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
3、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,理解其含义。

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2

第一课时

教学目标

1.掌握本课6个生字。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,会用“居然”造句。

2.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,学习花生不求虚名、默默奉献的品格,懂得“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”的道理。

3.能分角色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的重点句。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,哪些内容是略写的,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。

4.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,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,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。

教学重难点

1.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,学习花生不求虚名、默默奉献的品格,懂得“人要做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”的道理。

2.能分角色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的重点句。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,哪些内容是略写的,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。

教学时间:两课时

一、激趣导入

1.启发谈话:同学们,你们吃过花生吗?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。

2.教师板书课题,学生齐读课题。

3.“落花生”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,可为什么叫它“落花生”呢?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,谁来谈一谈?

4.过渡: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?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。
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.自由读课文,要求读准字音,把句子读通顺,标出自然段序号。

2.同桌互读课文,互相检查,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。

3.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(可指名读、齐读、分行、分组比赛读)。

4.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,指名读指定的段落,评议读的情况。

5.默读课文,思考: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?

(①种花生、收花生。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,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。③吃花生时的议论。)

教师: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,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。

三、学习课文的第一、二部分

1.默读第一、二自然段,边读边思考:你读懂了什么,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。

2.汇报交流。

(1)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?

(2)质疑、解疑。

①“开辟”是什么意思?为什么不说“开发”出一块空地?

②“居然”一词怎么理解,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?

3.指导感情朗读。

四、布置作业

1.熟读课文。

2.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引入,交待探究目标

1.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。

2.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,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,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,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。

二、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

1.默读课文,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?

讲了两层意思,第一层(3-11自然段)讲议论花生的好处。第二层(12-15自然段)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。

2.自读课文,画出父亲说的话,谈谈你的理解,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。

3.小组讨论交流。

4.全班交流,教师引导。

(l)体会第一层意思(重点理解父亲的话)

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。

②指名读父亲的话,然后完成如下填空:

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、_______、________、_________四种事物,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、_______、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,但是和________相比,还是_______最可贵。

③分析父亲的话,学生议答。

a.“爱慕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是“爱慕之心”?

b.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?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?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?

c.什么是“最可贵”?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?(引导学生理解苹果、桃子、石榴高挂枝头,炫耀自己,而花生踏踏实实、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,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。)

d.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,并根据自己的理解,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,并说出理由。

(a)花生好、桃子、石榴、苹果不好。( )

(b)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,高高 ……此处隐藏21091个字……关许地山照片及筛选整理的情况资料。

3.过渡: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?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。

【设计意图】激趣导入,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与“落花生”的联系,进而继续学习。

(二)整体感知,把握内容

1.在预习的基础上,同桌互读互查,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。

2.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,可指名读、齐读、分行、分组比赛读;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,指名读,评议读的情况。

3.默读课文,思考: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?

①种花生、收花生。②准备收获节。③尝花生和议花生。

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,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。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,在母亲的建议下,我们开辟出来种花生。经过买种,翻地,播种,浇水,没过几个月,居然收获了。一天晚上,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,叫上父亲办了个收获节。我们一边品尝花生,一边讨论花生的可贵之处。最后,父亲说到让我们要像花生,虽然不好看,可是很有用。

出示课件:全家人过收获节的图片。

4.默读第一、二自然段,边读边思考:你读懂了什么,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?

5.细读课文时,同学们哪些想一起深入探讨的问题。

预设:为什么要拿花生和桃子、石榴、苹果相比较呢?桃子、石榴、苹果不是也挺好吃的,为什么让他的孩子们要像花生一样?为什么不要做只讲体面,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?当年爸爸的教诲,给许地山后来的影响是什么?他是如何勉励自己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?这篇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,有什么好处?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写法?同学们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三部分的内容,那就让我们仔细品味。

【设计意图】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,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,了解课文大意,培养学生概括能力。

(三)深入品味,感悟表达

1.默读课文,想一想“议花生”这部分内容讲了几层意思?

讲了两层意思,第一层(三至十一自然段)议论花生的好处;第二层(十二至十五自然段)从谈花生到论做人。

2.自读课文,画出父亲说的话,谈谈你的理解,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怎样从谈花生到论做人的。

3.小组讨论交流。

4.全班交流,教师引导。

(1)体会第一层意思。(重点理解父亲的话。)

①课件出示父亲的话。

②指名读父亲的话,然后完成师生对读的填空。

③读读父亲的话,学生讨论有关的问题,教师点拨。

a.“爱慕”是什么意思?什么是“爱慕之心”?

b.谁能读读描写桃子、石榴和苹果的句子,表达出“爱慕之心”。

c.父亲认为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?为什么是“最可贵”的呢?

引导学生理解苹果、桃子、石榴高挂枝头,爱炫耀;而花生踏踏实实、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,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。)

d.对比着读一读,再次感受花生的可贵之处。

④同学们之前提出的问题,查看一下解决了吗?

原来父亲把花生同桃子、石榴、苹果相比,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,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、默默奉献的品格。

⑤生活中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呢?大家观察过吗?

(2)体会第二层意思。

过渡:父亲给我们指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、石榴、苹果的可贵之处,我们都知道这不仅仅是在说花生,而是要说到做人,父亲是怎样说的?

①学生自读,谈理解。

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做人,他赞美花生默默奉献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应该做这样人;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,不炫耀自己,做一个对国家、对社会、对别人有用的人。

②教师:对于父亲的话,孩子们听明白了吗?从哪儿看出来?

③理解“我”说的话。

a.齐读。

b.讨论交流。“体面”什么意思?什么叫“只讲体面”?什么是“有用的人”?“有用的人”和花生有什么联系?

c.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?请说一说。

d.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,师生对读。

5.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,感受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。

由于落花生的特点就是“矮矮地长在地上,等到成熟了,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,必须挖起来才知道”这跟社会上那些甘于寂寞、默默无闻的人有着内在精神的契合。作者许地山就是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,从落花生的可贵之处延伸到做人的品格,从而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做人道理,这种表达的手法显而易见,特点鲜明,值得学习。

今天向大家推荐此类表达手法的文章,有袁鹰的《白杨》;茅盾的《白杨礼赞》;杨朔的《荔枝蜜》。

【设计意图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做人道理。进一步学习感悟身边的人和事,从中得到生活中的启示,在反复回读中,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。

(四)布局谋篇,突出中心

1.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,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。

种花生→( )→( )→( )

2.思考: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,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?从吃花生到谈花生、从谈花生到论做人又经历了多少时间,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?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?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,就是为了重点突出作者最想表达的内容学习落花生的品格。

【设计意图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言之有序、言之有物表达观点的方法。

(五)总结全文,延伸拓展

1.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
2.学习了这篇课文,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吗?谈谈你的收获。

3.总结: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,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,教导子女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,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。课文在讲述的时候详略得当。正是由于主次分明,所以文章篇幅虽短,却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,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。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,突出中心。

4.延伸拓展。

(1)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,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。你能以一些常见的事物为例,说说你得到的启示吗?

(2)许地山当年真的记住了父亲的话,读读文章的结尾部分。

出示课件:许地山生平简介。

后人的评价:许地山是“五四”新文学运动时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,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,因劳累过度而病逝。在许地山的文字当中走一个来回,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。

5.让我们一起记住许地山的话,齐读。

【设计意图】一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描写方法以及这样表达的目的。二是学以致用,学习感悟身边的事物,把学到的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,培养学生关注此类写作方法的文章。

6.布置作业。

小练笔: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,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?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。

《《落花生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